| 判断湿气最快最准的方法!|
●看舌头(最快、最准)
舌头两边齿痕明显,也叫“齿痕舌”,这样的舌头直接宣告了你脾脏虚弱和湿气重。
▲
这是没有齿印的舌头(正常)
以下两张都是齿痕明显的舌头(湿气重)
▼
●观察大便
大便的颜色发青粘滞,溏软不成形,黏马桶。
●感受身体
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,起床时喉咙有痰咕噜动,面部和头发容易出油,仿佛身上穿了一件湿嗒嗒的衣服,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。
艾灸是如何祛除湿气的呢?
艾灸祛湿的方法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:
1,健脾健胃益肾宣肺。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,虽首责脾,实非局限在脾。因为艾灸具有整体性,所以艾灸祛湿的时候,必然会用兼顾健脾健胃、利水渗湿,同时兼顾脾,肺。
2,生发阳气,驱逐湿寒。利用三伏天借助外界的阳气和艾灸的阳气调理身体,人体阳气生发,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里说:"阳者卫外而为固也",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,阳气生发,湿邪退散,三伏灸能够在一年中最大限度地祛除湿寒。
湿气还会引起头脸油腻,皮肤松驰、色斑、痘痘、湿疹等诸多皮肤问题,体内的湿气除掉后能一起修复这些因湿气而引起的皮肤问题。起到美白肤色,消除眼袋、抹平皱纹的作用。长期艾灸甚至可以让自己的身体“冻龄”,皮肤娇嫩白皙。
6个穴位让你无湿一身轻
都说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”,除湿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坚持揉按身上这6个“排湿穴”,才能逐步把体内湿气排出去。
1、丰隆穴
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,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。
它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,是除湿祛痰主要的穴位,并有调和胃气、补益气血、醒脑安神等功效。
2、阴陵泉
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,取穴时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,膝窝下凹陷处即是。
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,促进脾运化水湿,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,解决体内有“湿”或者水肿的问题。
3、中脘穴
位于腹部中线上、肚脐上4寸,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,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。
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、运化失调,都可以用中脘穴进行调理。
4、足三里
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,髌骨下缘往下4横指、胫骨外侧1横指。
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,有疏风化湿、调节机体免疫力、调理脾胃的作用。
5、复溜穴
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3指宽的地方。
“复溜”一词中,“复”是反复,“溜”是悄悄地散失,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。按揉复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谢正常。
6、曲池穴
曲池穴位于肘关节,弯曲胳膊肘时,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。
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,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,可以清利湿热,调理大肠气血,对“湿热”引起的荨麻疹、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。
按摩手法:点揉穴位
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,先垂直向下按压,边按边揉,以产生酸、胀感为宜,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,渐渐放松,每个穴位上重复这个操作6~9次,每天可按摩2~3次。